滁州網(wǎng)訊 10月13日至17日,市委黨校2025年秋季學期主體班90名學員赴河南焦裕祿干部學院開展為期一周的“焦裕祿精神”專題學習培訓。通過專題講座、沉浸式教學、現(xiàn)場研學等形式,系統(tǒng)學習焦裕祿同志“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內(nèi)涵,為學員注入精神動力與實踐智慧。
專題教學,理論溯源與精神解構。培訓首日,河南焦裕祿干部學院特邀專家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焦裕祿情結探析與啟示》為題,系統(tǒng)闡釋了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價值。課程結合蘭考“三害”治理案例,剖析了焦裕祿同志“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以及“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擔當精神。
沉浸研學,穿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在焦桐廣場,學員們圍坐在焦裕祿親手栽種的泡桐樹下,聆聽83歲守護人講述“焦桐”背后的故事。這棵高23米的“綠色豐碑”,見證了焦裕祿帶領群眾治沙種樹的艱辛歷程。沉浸式課堂《您好,焦裕祿》,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等方式,讓學員“穿越”至1962年的蘭考。學員分組演繹“治理內(nèi)澇”“翻淤壓堿”等場景,在“十問初心”的互動中反思自我。
現(xiàn)場教學,紅色足跡與治理啟示。在黃河東壩頭鎮(zhèn),學員們循著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考察足跡,探訪“風沙口”變“幸福村”的蛻變歷程。在黃河東壩頭段現(xiàn)場教學中,學員們登上堤壩,遠眺滔滔黃河,聆聽治黃專家講解“貼膏藥”(翻淤壓堿)、“扎針”(深翻土地)等傳統(tǒng)治沙方法。
學員們紛紛表示,焦裕祿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要“帶著問題來、帶著方案走”,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拼經(jīng)濟、搞建設”的實際行動。
(向樹英 張文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