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久久一次,日本中文字幕不卡在线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观看,亚洲激情综合在线,五月婷婷爱,丁香六月视频,久久6免费视频

首頁 > 新聞 > 安徽新聞 > 正文

“小約定”推動“大治理”

安徽省各地深化“窗簾之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

“小約定”推動“大治理”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基層治理的鮮活力量。社區(qū)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志愿服務體現著基層治理的溫度與活力,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紐帶,是推動資源整合、服務落地、管理延伸的重要載體。

近日,省委社會工作部在黃山市召開現場會,深化拓展“窗簾之約”經驗做法,推進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不斷推出見實效、可復制、能推廣的高質量品牌項目,打造具有徽風皖韻的志愿服務品牌矩陣,促進形成人人參與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

晨間種下約定

在合肥市瑤海區(qū)恒通社區(qū),早上剛過七點半,社區(qū)黨員志愿者郝素云正沿著小區(qū)的樓棟,目光掃過各家窗戶,見89歲的薛懷敬家窗簾已經拉開,郝素云打開手中的專用登記本,在上面打了個鉤。

這一幕,每天都在恒通社區(qū)內上演,窗簾的一拉一開,牽掛與安心在鄰里之間悄然傳遞。

“別看這辦法土,大家參與積極性卻挺高。很多老人不愿在家裝攝像頭,都愿加入‘窗簾之約’。咱們老小區(qū)樓層不高,只要志愿者按時到小區(qū)里走一圈,老人的平安狀況就能一目了然。”郝素云沒想到,這個誕生于群眾智慧的“土辦法”,逐漸成了多地借鑒的“金點子”。

恒通社區(qū)內老舊小區(qū)偏多,小區(qū)30%的居民為老人,為滿足轄區(qū)老人的服務需求,恒通社區(qū)黨委于2021年12月創(chuàng)新實施“窗簾之約”志愿服務項目,采取“一幫一”“多幫一”的結對幫扶、鄰里互助的辦法,與小區(qū)20多位高齡、獨居、孤寡、行動不便的老人定下“窗簾之約”,老人通過開關窗簾向志愿者報平安,守護老人的幸福晚年。

在祁門縣金陶社區(qū),“紅窗簾”志愿服務隊伍從小區(qū)黨員和熱心居民中招募志愿者,通過走訪入戶,聯系共建單位合力為轄區(qū)70歲以上獨居老人安裝“紅窗簾”,配備智能窗簾控制器,將印有志愿者和醫(yī)護人員電話等信息的服務聯系卡交予老人。如發(fā)現老人沒有按約定時間開關窗簾,志愿者便立即上門查看并聯動醫(yī)護人員和老人子女,有效防范老人發(fā)生意外事件。

小區(qū)內高層多,單靠人眼觀察,難以辨別住戶窗簾開啟情況,尤其在陰雨等天氣下該怎么辦呢?

霍邱縣城關鎮(zhèn)東湖社區(qū)針對轄區(qū)老人推出“晨啟暮安”智慧關愛項目,通過與轄區(qū)物業(yè)、企業(yè)等“社區(qū)合伙人”合作,為符合條件的高齡獨居、失能等高危老人家庭免費安裝智能門磁感應器,在難以辨認窗簾是否開啟的情況下,精準捕捉開門數據,通過“科技+志愿服務”手段打通高層老人安全監(jiān)測的“堵點”。

創(chuàng)新護老模式

“窗簾之約”既是一種約定,也是一種志愿服務形式,各地情況復雜多樣,居民們的需求也千差萬別。堅持需求導向,在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開展創(chuàng)新,探索形成更多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志愿服務方式,是全省各地在深化“窗簾之約”經驗做法,以志愿服務推進基層治理的題中應有之義。

“社區(qū)內有些小區(qū)住戶多、人員雜,長期一家一戶檢查并不現實,怎么才能有效地為老人提供服務呢?”在淮北市相山區(qū)南黎街道桂苑社區(qū),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時志紅與工作人員常常思考如何將服務做得更好更貼心。

桂苑社區(qū)有30多位獨居老人,“就拿最近的高齡老人津貼申報來說,需要來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辦理,距離遠的小區(qū),老人過來困難,我們通常都是社區(qū)工作者上門服務。”時志紅告訴記者,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發(fā)現不少老人年齡偏大、行動不便,一旦有突發(fā)情況很難及時發(fā)現。

“潘順珍老人家里的報警器響了,請社區(qū)工作人員與物業(yè)立馬前去查看。”接完電話的時志紅,立馬上門查看,原來是老人起床時不小心摔倒了,她及時聯系醫(yī)院,將老人送去檢查。

“后來在多方合力下,我們決定推出‘緊急呼叫器’服務。呼叫器安裝在老人家里,物業(yè)、社區(qū)作為聯絡單位,當出現緊急情況或者需要幫助時,老人按下‘緊急呼叫器’,就能實現‘一人呼救、多方響應’,為老人的安全保駕護航。”時志紅覺得,基層治理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山區(qū)相南街道惠苑路社區(qū)黎苑新村的獨居老人王克平家庭用電‘失流’,請前往查看”。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隊員董宏章的手機應用“i國網”收到一條工單信息,他放下手頭工作,立即上門查看。經過排查,發(fā)現是漏電保護器老化引起的接觸不良。

2020年,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探索實施智慧助老項目“15度關愛法”,根據數字化運營監(jiān)測數據,篩選出月用電量15千瓦時左右的獨居老人家庭,以15千瓦時為臨界值分析判斷獨居老人生活狀況并提供相關用電安全服務。

“我們依托行業(yè)特長,將志愿服務精準對接到基層治理的需求中,依托電力大數據和專業(yè)技能優(yōu)勢,自主研發(fā)獨居老人用電智能監(jiān)測分析系統,實時分析老人的用電數據。”“燕飛來”志愿服務隊隊長孫燕飛說,在征得獨居老人或其子女同意后,系統可24小時在線監(jiān)測獨居老人家中電量、電壓、電流曲線等數據,一旦出現大量用電、電流為零等異常情況,系統便會自動觸發(fā)短信預警,第一時間向社區(qū)網格員和電力志愿者發(fā)出警報。

截至目前,該系統已對淮北市88個社區(qū)3640位老人進行24小時全面守護,幫助64戶家庭排除了隱患。

微光聚成星河

在黃山市屯溪區(qū)昱西街道黎陽街社區(qū),記者看到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旁設有“供銷e家 鄰里中心”,里面商品琳瑯滿目,商品既可銷售,也可以憑志愿服務積分兌換。

“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米面糧油,社區(qū)里的老人難以搬動。”黃山市委社會工作部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務科科長盛文超說,在此情況下,“紅背簍”志愿項目應運而生。在保障商品物美價廉的基礎上,建立起“接單—登記—派單—反饋”全流程閉環(huán)機制,老人可通過電話、微信或線下登記需求,志愿者在每個周二、周五集中配送,確保24小時內送達。

如今,“背簍”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字面意思。依靠鄰里中心,黨員帶頭,人人參與,將社區(qū)與外部力量結合,把愛心企業(yè)、行業(yè)協會、志愿者等充分發(fā)動起來,與黃山微公益社會合作共建志愿服務項目,搭建兒童服務站等更為廣泛豐富的志愿服務體系。

一座優(yōu)秀的旅游城市離不開志愿服務的細致入微。在黃山市,游客在哪里,志愿服務陣地就建到哪里,貼心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組建黃山風景區(qū)“迎客松”、屯溪區(qū)“三街四季”、黟縣“小宏帽”、西遞“遞送美好”等文旅志愿服務隊500多支,每年服務中外游客200多萬人次。“人人都是迎客松”理念深入城市肌理。

“高鐵站、路口、景區(qū)、文化場館都能看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他們耐心地提供咨詢服務,真的很暖心。”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來黃山旅游的游客對志愿者服務贊不絕口。

為摔傷鄰居送餐、幫助高齡老人辦理低保等日常事務,合肥市廬陽區(qū)雙崗街道虹橋社區(qū)的居民侯昌翠堅持日行一善已經數十年。在她心里,為他人多做好事,結果必然利人也利己。

“好人社區(qū)”已經成為虹橋社區(qū)最鮮明、生動的注腳。社區(qū)依托“中國好人”“安徽好人”“合肥好人”等先進榜樣,以“黨建引領+好人帶頭+群眾參與”的模式,催生出“1+N”志愿結對機制,形成人人參與的服務網絡,讓向善之風浸潤社區(qū)的每一個角落。

探索全方位的志愿服務中,“飛鳥”也成為了志愿者的服務對象。在國網池州供電公司,農田邊高高的輸電塔上,鳥類識別系統正在默默守護著電力系統和鳥類安全。

“‘鳥線和諧 筑夢家園’志愿服務項目是從2016年開始的,當時我們發(fā)現高高的鐵塔上有不少鳥類筑巢,其中不乏一些珍稀鳥類。”國網安徽電力護線愛鳥創(chuàng)新工作站領銜人汪湜說,為了保護鳥類和用電安全,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隊伍也在不斷成長,用行動接續(xù)踐行著愛鳥護鳥的理念。

如今,工作站的志愿者已增長至上千人,囊括電力、高校、機關單位等多個領域的愛鳥、護鳥者。汪湜和志愿者累計已救助野生珍稀鳥類139只。“目前,通過聯動有關部門、學校、科技館,以圖片展、網上直播等方式,開展鳥類安全科普宣講、戶外觀鳥等活動,帶動2000余名志愿者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汪湜說。(記者 江敏)

責任編輯:金鑫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